首頁 » 深度閱讀 » 阿布辛貝神殿 Abu Simbel:從太陽奇蹟到 UNESCO 的人類文化壯舉

深度閱讀

發掘獨特見解

2025-11-06

阿布辛貝神殿 Abu Simbel:從太陽奇蹟到 UNESCO 的人類文化壯舉

阿布辛貝神殿有什麼特別的?太陽奇蹟、王后奈菲爾塔莉的浪漫與 UNESCO 的搬遷傳奇,讓你一次看懂埃及最南端的壯麗與信仰。

陽光灑落尼羅河南岸,沙色山壁中,一排高達二十米的巨像靜靜注視著千年時光。阿布辛貝神殿不僅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權力象徵,更是古埃及文明在信仰、建築與人類合作精神上的結晶。

這裡的每一道光、每一面石壁,都在訴說一段跨越三千年的故事。

拉美西斯二世的榮耀──四尊巨像背後的權力象徵

走近阿布辛貝神殿的入口,最先迎接旅人的,是四尊高聳的坐像。每一尊都代表同一位統治者—法老拉美西斯二世(Ramses II)。在那個以神王為核心的時代,他選擇以自身形象刻入山壁,宣告「王即是神,神即是國」。

與其他由多代法老共同擴建的神廟不同,阿布辛貝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國力巔峰時獨自下令興建的。 他希望所有自南方進入埃及的旅人,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帝國的力量。

💡 小知識 : 四尊巨像中,其中一尊在古代地震時倒塌,至今仍保留原狀。它提醒著人們:權勢可以崩毀,但信仰與記憶,永遠刻在石壁之中。

阿布辛貝大神殿正面:四尊高達 20 米的巨像,全為拉美西斯二世本人。這座由整座山岩鑿成的神殿,是法老在國力巔峰時期為「宣示王權」而建,也成為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個人神殿之一。Photo by Dmitrii Zhodzishskii on Unsplash

奈菲爾塔莉的榮耀──女王神殿的愛與尊崇

在大神殿不遠處,山壁上隱藏著一座規模較小卻意義非凡的神殿——奈菲爾塔莉神殿(Nefertari Temple)。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他最摯愛的王后所建的「小神殿」,同時獻給女神哈索爾(Hathor),象徵女性的慈愛與創造。

走近神殿入口,六尊立像排列其中,兩位是王后,四位是法老。在古埃及藝術中,王后的形象極少與法老並列同高,但這裡卻例外,那不只是對愛的頌歌,更是對王后地位的公開承認。

💡 小知識 : 奈菲爾塔莉的名字意為「美麗降臨者」。她不僅是王后,更是外交與宗教儀式中的重要角色。神殿內部壁畫描繪她與女神互動的場景,柔和而莊嚴,被譽為埃及最細膩的浮雕之一。

奈菲爾塔莉神殿(小神殿)正面照:六尊立像並列其中,王后與法老等高而立。這座由拉美西斯二世為摯愛王后所建的神殿,獻給女神哈索爾(Hathor),是古埃及極少見讓王后地位與法老平等的建築象徵。Photo by Dmitrii Zhodzishskii on Unsplash

若說阿布辛貝大神殿是法老權力的宣言,那麼奈菲爾塔莉神殿,便是他留下的溫柔篇章。

阿布辛貝大神殿(左)與奈菲爾塔莉小神殿(右)相距僅約百米,並列於同一座山崖之上。拉美西斯二世在此同時為自己與王后建造兩座岩鑿神殿,象徵「權力與愛情」並存於永恆之間。

阿布辛貝神殿的太陽奇蹟 ─ 光與信仰的完美對位

在阿布辛貝,每年只有兩個清晨,陽光會穿透神殿深處的黑暗。當地時間 2 月 22 日 與 10 月 22 日,第一縷日光由門口直射入廊,穿過約 60 公尺長的甬道,最終照亮內殿最深處的四尊神像。

在那四尊神像中,位於中央的正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,與太陽神拉(Ra)並列而坐。那一刻,光不只是一道自然現象,而是法老與神祇的對話。

什麼偏偏是這兩天?

學者至今仍沒有定論。最普遍的說法認為,這兩天分別象徵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與生日;也有天文學家指出,它實際對應的是春分與秋分前後的太陽位置。無論真相為何,這樣的精準對位,展現了古埃及人對天文與建築的驚人掌握。

💡 小知識 : NASA 天文觀測比對阿布辛貝太陽奇蹟

根據美國太空總署(NASA)Godard 太空中心的研究記錄,阿布辛貝神殿的原始設計確實精準對準了兩個特定日子,2 月 21 日(法老生日)與 10 月 22 日(登基紀念日)。由於地球自轉軸的歲差(precession),如今太陽照射的日期略微移動,約為 2 月 22 日與 10 月 23 日。

NASA 的實測指出,陽光穿越 56 米(約 185 英尺) 長的甬道與 4 米寬 的門口,僅在這兩天的清晨能照亮「至聖殿(Holy of Holies)」中的三尊神像:拉美西斯二世、阿蒙拉(Amun-Ra)、拉-荷拉克提(Ra-Horakhty)。唯獨象徵冥界的神祇 普塔(Ptah) 永遠留在陰影中。 這並非偶然,而是古埃及人以信仰與天文計算融合的奇蹟。

阿布辛貝大神殿「至聖殿」四尊神像:陽光穿越 56 米長廊,照亮三尊神祇與法老拉美西斯二世。自古至今,每年僅有兩次(約 2 月 22 日與 10 月 22 日)出現此奇景。唯有象徵冥界的神祇普塔(左一)永遠留在陰影中, 這場光與信仰的設計,被視為古埃及最精準的天文建築成就。Photo by Diego Delso, CC BY-SA 4.0

UNESCO 的拯救行動,讓阿布辛貝神殿重生的世界奇蹟

1960 年代,隨著阿斯旺高壩的興建,尼羅河水位即將上升,阿布辛貝神殿面臨被淹沒的命運。為了拯救這座千年古蹟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 發起了史無前例的 「拯救努比亞古蹟國際行動(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Save the Monuments of Nubia)」

超過 50 個國家、上千名工程師與考古學家 共同參與這場跨國合作。在四年的工程中,整座神殿被切割成超過一千塊巨石,逐一編號、搬運,再在高處重新組裝。他們不僅精準重現每一個雕刻與朝向,連神殿軸線與太陽照射角度都被完整保留。這不只是工程的壯舉,更是一場人類為守護文化記憶而發起的行動。阿布辛貝的成功搬遷,成為二十世紀文化保育的象徵,也促成了UNESCO 世界遺產制度的誕生。

1967 年阿布辛貝神殿搬遷現場,工人重新組裝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頭部。為了拯救即將被阿斯旺高壩水位淹沒的古蹟,UNESCO 發起國際合作,將整座神殿(含山體)切割成超過 1000 塊石段,再於高出原址 60 米的新位置精準重建。這場行動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文化遺產救援工程。Photo By “Per-Olow” – Per-Olow Anderson (1921-1989) – sv:Forskning & Framsteg 1967 issue 3, page 16, Public Domain, 

💬 小趣聞 : 同屬這場行動的一部分,部分努比亞地區的小型神殿被贈予協助的國家保存。

其中最著名的,是現今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(The Met)的丹都爾神殿(Temple of Dendur)。 在那裡,神殿靜靜矗立於玻璃展廳之中,倒映著水面與夕陽,它提醒著人們,文明不只屬於一個國家,而是全人類共同的遺產。

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(The Met)建於公元前 15 年,由羅馬時期的埃及總督為紀念伊西斯與奧西里斯而建。1965 年由埃及政府贈予美國,以感謝在努比亞古蹟救援計畫中的協助。Photo credit : The MET

👉 延伸閱讀:埃及國寶級文物分別蒐藏在哪些國家的博物館?

乘尼羅河遊輪,舒適啟程前往阿布辛貝神殿

想親眼見證太陽穿透神殿的奇蹟,感受法老與女王的永恆傳說,卻不想凌晨三點從阿斯旺出發趕路?跟著 DeWonder Travel「埃及深度遊」,你可以以最從容的方式,沿著尼羅河的節奏走向南方,在歷史與陽光之間,重新體會人類文明的溫度。

✨ 行程亮點:

  • 尼羅河遊輪舒適前往阿布辛貝神殿,避開早晨長途車程,旅途更輕鬆。
  • 專家導覽與故事講解:深入了解太陽奇蹟、UNESCO 搬遷工程與奈菲爾塔莉的愛情神殿。
  • 文化體驗工作坊:親手描摹象形文字,學習閱讀古埃及的祈願符號。
  • 小團設計(8–14 人):交流更自在,體驗更貼近在地文化。

👉 查看全年埃及深度遊出發日期

👉 免費參加網上講座解答埃及行程相關問題 👉 點我報名

DeWonder 埃及深度遊行程資訊包 👉 點我下載

👉 延伸閱讀:埃及金字塔攻略 | 大埃及博物館攻略

👉 延伸閱讀:埃及神話指南

👉 延伸閱讀:帝王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