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丹窮而不落後,世上十分罕見,可能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奢華旅遊勝地。
低收入國家想賺取外滙,最容易的方法是發展旅遊,物價低,人口多,以價廉物美做招徠;但時間久了,很容易墮入低端旅遊業的循環,一來產業難升級,畢竟習慣了價廉物美,很難突然學會招待高端客人,觀光業人才也難以一時三刻趕上發達國家水平。假如旅客過多,過度旅遊,也難以逆轉。
不丹是例外。
長期鎖國,不丹踏入2010年代才開始發展旅遊業,雖然是後來者,卻可以直接跳過早幾十年和鄰國的競爭,也避免很多旅遊業發展的問題。看清大局後,不丹決定奉行高品質旅行,不求客量,但求質量,更透過「可持續發展稅」把旅客門檻提高,令不丹由一開始便走上高端旅行路線,旅費不便宜,放眼世界,屬於特例。
賣得貴,為何仍有旅客買帳?
氣侯得天獨厚
第一,不丹得天獨厚,雖然位於喜馬拉雅山,3000米左右的高度卻剛好不會衍生高原反應,自然風光壯麗深刻,加上全國人口不過80萬,旅客身置其中,不覺焗促擁擠,相比起旺季期間的尼泊爾或西藏來得寧靜。
藏傳佛教煉出「待客之道」
第二,不丹的藏傳佛教傳統,加上長期鎖國,令當地民風純樸而莊嚴,對賓客和自己都十分尊重,每位導遊盡心盡力,對於佛教理念和歷史倒背如流,即使夏天也穿著厚實悶熱的傳統長衫,走上高山虎穴寺那天,更會揹上幾公升水和茶點給客人,令人動容。這樣的「待客之道」,發展中國家可能要花上億元培訓旅遊業人員才有機會做到,不丹人則不費吹灰之力。他們本來的生活之道,就是接待高端客戶的國際水平。
國民幸福指數符合世界潮流
第三,不丹國王提倡以「國民幸福指數」取代國內生產總值,原意是希望不丹平衡發展,除了經濟,文化和生態也要兼顧。無心插柳,這理念令不丹很早便重視古蹟保育,即使新落成建築也必需跟從藏傳佛教風格,旅客到埗機場便感受到濃厚佛國氛圍;重視生態,也迎合了21世紀的旅行趨勢,當其他國家要推出「可持續方案」,不丹已持續了數十年。
大家近年愛說「情緒價值」,去旅行也少了問「Where」,而是問「Why」,標榜幸福的不丹,完全符合新時代追求心靈富足的主題,「幸福國度」這塊招牌也為不丹省下了國家旅遊局的宣傳 budget。
不丹自知優勢,正在全力開發南部「特別行政區」Mindfulness City,主打正念、靈修,下一個十年,也許又有新招牌:情緒價值之都。
DeWonder Travel 多年深耕 不丹旅遊,每年帶領超過 30 個團隊前往 不丹深度遊 。除了必訪世界第一寺廟 虎穴寺、帕羅宗、普納卡宗 及 奇楚拉康 外;我們更走入當地人家庭共膳交流;參與大型宗教節日 策秋節 ;在喜馬拉雅山脈間縱走,尋找 不丹「幸福」的秘密。